所有到
法國購物的游客都會首選香榭麗舍大街,
中國國旅也貼心的做出了專門的香榭麗舍大街購物指導(dǎo)手冊,但是很少有人指導(dǎo),對于
法國人來說,香榭麗舍大街可并僅僅是一條購物街。
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,法國的民族感情總要借香榭麗舍大街表現(xiàn)出來。每年7月14日國慶節(jié),人群涌來觀看閱兵式。1944年慶祝法國解放的勝利游行,1968年5月的群眾大游行,1970年11月群眾哀悼戴高樂將軍的游行,都在這條大街上舉行。可以說,這里是法蘭西公眾生活的心臟,不論是政治示威,還是軍事檢閱,還是商業(yè)宣傳,也不論是左派,還是右派,有事就上香謝麗舍大街走一走。一件事,只有發(fā)生在香榭麗舍大街上,才具有特殊的意義。
在風(fēng)和日麗的平靜日子,香榭麗舍大街上,熙熙攘攘的人,似乎主要是外國游客。香榭麗舍大街又譯作“愛麗舍田園大街”。就含義來說,這條大街的確切意思應(yīng)是“效樂田園大街”,或者更簡單,就是“天堂大街”。因為“香榭麗舍”對古人來說,就是“天堂”的意思。最后,對我來說,對研究雨果的人來說,凱旋門和雨果有一些特殊的聯(lián)系。
根據(jù)
中國國際旅行社的資料記載,凱旋門內(nèi)側(cè),刻著追隨拿破侖南征北戰(zhàn)時功勛卓著的將軍名字。雨果年輕時受母親影響是保王黨,但成年后是詠唱拿破侖感情最激動、歌聲最激越的詩人,但是,雨果的父親卻是拿破侖麾下頗有戰(zhàn)功的將軍。當(dāng)雨果聞知父親的名字最終未能刻上凱旋門上時,大為激動,極為憤慨。不過,雨果自己身后的哀榮,卻又是和凱旋門密不可分的。
雨果逝世后,法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。靈柩臺又高又大,搭在凱旋門門洞下,以便讓天才的遺體讓人民瞻仰,然后再送先賢祠。
巴黎全城為雨果守靈。十二位青年詩人組成儀仗隊,在凱旋門為遺體守夜。羅曼•羅蘭于1935年回憶道:“協(xié)和廣場和法蘭西的每座城市,都沉浸在悲哀之中。”羅曼•羅蘭把安睡在凱旋門下的雨果比成拿破侖的“偉大對手”,因為,連拿破侖本人也未享受過在凱旋門下安息的榮譽。第二天,浩大的送殯隊伍護送著雨果的遺體,從星形廣場去先賢祠。200萬人跟在靈柩后面,《雨果傳》的作者莫洛亞寫道:“一個國家把以往只保留給君主和將帥的榮譽給予一位詩人,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。”這是雨果的光榮,也是凱旋門的光榮。
我站在凱旋門和香榭麗舍大街之間,放佛置身在歷史和現(xiàn)代的交接之處,讓我的靈魂也得到了升華。要不是中國國旅的導(dǎo)游提醒我購物時間到了,可能我還會繼續(xù)沉醉在自己的夢中呢。更多
歐洲法國
旅游簽證報價,歡迎登陸國旅旅行社
出國旅游頻道!